登录
注册
本信息所属专题
更多
关联文章
热门标签
更多
您所在位置:首页  ›  影视百态  ›  分集剧情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青梅娱乐编辑于 2024-03-10 16:42:08

“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口味的。”

1994年7月6日上映的电影《阿甘正传》讲述了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阿甘,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从要靠金属支架走路到跑步速度如风成为大学橄榄球明星,拿到学位证书;从入伍成为一名低层军人到飞奔救出数名战友的一等军官,从一穷二白三傻到坐拥十几条渔船的亿万富翁。这部电影制作精良,通过主人公阿甘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阿甘正传》通过高超的剪切技巧和华丽的镜头语言恰到好处的烘托了主题情感,将一部高质量的励志电影呈现在观众眼前,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也让观众从这部影片中汲取到人生感悟。今天我将从三个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的魅力价值。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01、叙事技巧:虚拟化叙事方式与倒叙正叙的自然过渡,丰富影片内容的同时影响观众情感影片采用了虚拟化叙事的叙事方法,倒叙和正叙之间自然而然的过渡,促使剧情更加丰富多彩的同时,也让观众陷入故事中,跟随着主人公阿甘的命运产生情感的多变。

第一,虚拟化叙事方式恰当地处理当代的政治环境与历史事件,赋予影片人物传奇化的特点。

影片开头一片羽毛随风飘落,落在正在等巴士的阿甘脚边,阿甘捡起来夹在故事书里,正好旁边来了一个读报纸的女人,阿甘开始与她打招呼,缓缓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故事中,阿甘家里有一次来了一个吉他歌手,他经常和阿甘进行互动,他弹吉他,阿甘随着吉他摆动他带着金属支架的双腿,形成了一种怪异的舞姿。后来,阿甘跟随母亲出去买菜时,看到电视里这个吉他手摆动着和他一样的步伐,被人称为“猫王”。

在阿甘上大学时,学生们纷纷抗议让黑人进入学校学习,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一次黑人事件。当时正在一旁观看的阿甘看到一个黑人的书掉了,立马闯进镜头,捡起书递给了黑人,傻傻地站在校门口。

阿甘因为躲避同学的欺负跑进了橄榄球赛场,成了一名橄榄球明星,接受了总统肯尼迪的召见,在卫生间偶然看到摆放着梦露的照片,暗示里梦露与肯尼迪的关系。

邓中尉断了双腿,接受了阿甘的建议,去海上跑跑,在风暴中,他不惧大风大浪,勇敢的与之搏击,后来只有阿甘这一艘船渡过了这场暴风雨,而阿甘和邓中尉也成功捕到了很多虾等等。

这些故事并非阿甘真实经历的,时间日期也不同,而导演经过高超的技巧,利用这些事件珍贵的影像,将阿甘插了进去,赋予了他当时那个时代的传奇色彩。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第二,倒叙正叙的自然过渡,使观众身临其境,更深刻地理解影片主旨。

影片打破了原小说的线性叙事结构,利用倒叙和正叙将阿甘的两段人生连在一起。

故事开头,阿甘坐在长椅上等待巴士的到来,而这段等待的时间也正是他讲述自己故事的时间。利用巴士将不同的听众连接在一起,这些穿连在一起的故事也就是阿甘经历的前半生,他从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到橄榄球明星,再到拿到学位证书,从低级军人到一等功军官,再到成为捕虾大王,坐拥十几条渔船,从一穷二白到亿万富翁的故事,这些都是倒叙,阿甘的回忆。

讲到最后,阿甘拿出信封,说这是珍妮的信,他要坐巴士去找珍妮,旁边的老太太指出,这个地址离这里不远,不需要坐到巴士,只隔了几条街。阿甘拿起行李飞奔到珍妮家,从倒叙自然过渡为正叙,开始了阿甘遇见珍妮后的故事。

一开始,阿甘是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人是等待巴士的乘客以及银幕前的观众,到后面,阿甘是故事中的人,观众随着阿甘的经历而经历,体验电影中阿甘命运的酸甜苦辣,更深刻地理解电影主旨。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02、视听语言:镜头、音乐、蒙太奇手法的完美呈现,烘托故事氛围,使观众深入影片,感受影片情感表达视听语言是电影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镜头之间的切换组合,音乐的烘托再现影片想要展示的环境和空间,更方便去分析影片的价值。

第一,从镜头语言入手,远中近景交替使用,特写镜头的穿插,在渲染故事氛围的同时充分表达情感。

在电影开头,一片羽毛缓缓从天空降落到阿甘脚边,此处是从近景到远景,再到近景,让观众跟着镜头走,有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而这种飘忽不定,正暗示了故事的开始,故事主人公阿甘命运的波折。到了电影结束,这片羽毛又出现了,从阿甘脚边飘向空中,从近景到中景,又到远景,与最开始的镜头相辅相成,一头一尾,从飘落到远去,正代表了阿甘圆满的一生。

当阿甘奔跑着去找珍妮时,珍妮拉着阿甘穿过菜园,跑到一大片玉米地里祈祷,这个片段从近景到远景的拍摄,从两个孩子的奔跑逃脱到远景,以一种上帝视角,带给观众一种悲伤怜悯的情感,也展现出了珍妮内心的不安。

长大后的珍妮和阿甘再次散步走到了小时候的旧房子面前,珍妮被点燃了怒火,将以及的高跟鞋砸向房子,一会儿是珍妮的近景拍摄,一会儿又是房子的远景拍摄,将珍妮心中的怒火很好的传递给了观众。

在阿甘去酒吧看珍妮表演时,珍妮遇到了骚扰,阿甘冲上去把珍妮救出来。珍妮伏在栏杆上时镜头给了她一个特写。

镜头从珍妮脚部,到臀部,再到脸部,不断向上,表现出珍妮内心的空虚,她的落寞,而这组镜头又恰恰是阿甘的目光移动,让观众感受到阿甘对珍妮的爱护与珍惜。

在阿甘母亲去世时,对母亲进行了特写镜头,母亲看着回来的儿子,脸上是一片平和安详,隐隐透露出对儿子的骄傲。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儿子,即使知道自己要离开了,还是平静地跟儿子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体现出了母爱的伟大。

影片通过镜头语言加深了故事的层次感,为影片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增量,也给观众提供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体验。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第二,从音乐入手,音乐烘托恰到好处,推动叙事的同时向观众呈现深刻的主题内涵。挪威卑尔根大学媒体研究系教授彼得·拉森说“电影音乐是一种功能性音乐。”

这是因为音乐也是视听语言的一种重要表达手段,被称为视听作品“灵魂的伴生物”。它一经进入视听艺术的创作,就不再是单纯的、拥有独立品格与形式的听觉艺术,而是与画面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浑然天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阿甘正传》中有几首非常经典的有代表性的音乐

①《I'm Forrest》

电影开头,伴随着一段舒缓轻灵的音乐,一根洁白的羽毛缓缓飘落,它飘过很多地方,最后落在阿甘脚边。阿甘捡起羽毛,夹在故事书里,开始了这个故事。

电影结尾,同样是这段音乐,由于要去学校讲故事,阿甘的儿子带着这本故事书,阿甘打开书,羽毛掉落,随着风飘向远方。

这首曲子是由小提琴和钢琴组成的片段,悠远、凄美、神秘、又伴随着感伤,它像是一段对话,又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恰恰对应着阿甘的一生,从小时候的无助,到后面渐渐感觉到欢乐以及接受。

②《I Ran And Ran》

《阿甘正传》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跑”:小时候被欺负嘲笑时,珍妮大声让阿甘跑;在进入橄榄球队时,教练让阿甘快跑;在越南战场上,邓中尉也让阿甘跑……

后来,珍妮在一天早上离开后,阿甘也开始跑步,到达一个终点后,又接着向另外一个终点跑,他心无旁骛,跑了几年,不断的跑,不知道终点在哪里。

“跑”几乎贯穿了整个影片,贯穿了阿甘的前半生,就像曲子中写到:“望着路的远方,我在飞奔,现在我不知跑向何处,我只是漫无目的地跑下去,跑下去……”配乐与主人公情感息息相关,从主人公故事中感受情感基调,从配乐中加深这种感受,让观众印象更加深刻。

③《You're No Different》

阿甘的一生离不开母亲对他的引导,母亲的坚韧、乐观也让阿甘备受鼓舞。母亲说:“生活就像一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的”,阿甘对母亲的话坚信不移。在小时候刚装上金属支架时被别人用嘲笑的眼光来看,在去学校时被老师拒绝,应该去特殊学校,在被同学欺负等等,阿甘始终相信母亲的话,并且把它们作为真理。

这首曲子非常温馨,不正是象征着母亲对阿甘的爱护,你是不同的,上帝给了你特殊的才能,你不要去管别人的眼光,母爱给阿甘带来了希望。

电影中的音乐,如同片中人物角色一样,至关重要,必不可少。音乐展示了这个时代典型的历史环境,表达了导演的意图与主人公的心声,在烘托气氛的同时进一步揭示电影主题,让影片感觉有张有弛。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第三,从蒙太奇手法入手,连续式、重复、对比等手法深化电影主题。蒙太奇是指影片的基本结构组成、镜头剪辑拼接的技巧和叙事方式等,《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大量用到了蒙太奇这种手法,连续式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等,更深层次地深化主题。

连续式蒙太奇。影片利用巴士的停靠到站将不同的乘客联系在一起,这些乘客正是影片中阿甘的故事的听众。听众们听到的故事连在一起,也就形成了阿甘本人的故事,通过阿甘的口来讲述这个故事,完整讲述了阿甘传奇的一生。

连续式蒙太奇以单子的内容和连贯的动作,依照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发展进行叙述,使得影片脉络清晰,有头有尾。

重复蒙太奇。影片开头一片羽毛飘落下来,辗转几次落在阿甘脚边,影片结尾,阿甘打开儿子拿的故事书,羽毛又从书中落下,从阿甘脚边飘向天空。

羽毛场景的重复对应出现,暗示阿甘的一生,从最开始幼年时期到成人母亲去世,这一段人生阿甘正如飘落的羽毛一样,无助,婉转。而结尾阿甘经历了很多,历经沧桑,此刻心情平静地目送儿子去上学,羽毛飘向天边,也代表了阿甘这一生的圆满。

对比蒙太奇。影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阿甘一生的经历,另一条也是珍妮的经历。阿甘虽然是低能儿,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总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保护着他,让他实现梦想,而珍妮抱着称为歌手的目标,一路辗转,承受了一波又一波的打击,最后去世。

导演这样设置和安排,让观众更深切地感受到阿甘的那股信念,他虽然是低能儿,但是他做每一件事都非常专注,用尽了所有力气,从不想着如何。通过对比,让观众在情感上与角色处境结合在一起,更深刻地去感受电影想要传递的。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03、主题表达:每一件事情都要足够专注和坚持,这样才有希望获得反馈《阿甘正传》讲述了一个专注与坚持的故事,虽然阿甘智商只有75,但是他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会因为自己的不同而自卑不去努力,反而,他每一件事都不会想太多,决定了就努力去做。

小时候被同学欺负,珍妮告诉他让他快跑,所以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跑着去,因为跑的速度足够快,所以他成了橄榄球队员,继而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

毕业之后他选择了入伍,虽然在坐上车的那一刻他觉得以及的选择可能错了,但是也没有放弃,而是遵从教官的指示,把所有心思放在军队里,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热情专注去做。就算是到了越南战场上,他因为执念要找到布巴,所以一次一次的放弃逃跑,回到森林里,救出了一个又一个人,最后往返几次,终于找到了布巴。

因为布巴遗愿,他买了一艘船,开始学习捕虾,尽管好多次都是一个虾也没有捕到,但是他没有放弃,始终相信下一次,最后只有他这条船捕的虾又肥又多,他成了亿万富翁,有了花不完的钱。

后来珍妮离开,他想不通,于是开始奔跑,这一跑跑了三年,到了一个尽头,就想着另一个尽头,就这样,他横跨了美国。正因为阿甘足够的专注和坚持,所以作为低能儿的他也完成了一次一次的逆袭,甚至有些智商超高的人也做不到阿甘的成功。

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这是阿甘传递给我们的启示。

重温奥斯卡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解读专注与坚持的故事

写在最后: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无论是从情感表达还是从电影手法技巧的运用上都是不可多得的最佳影片,通过剧情之间的过渡,吸引观众兴趣的同时也让观众从电影中获得成长与启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站提供的图片、视频和资源内容均来自于网络。所有图片和视频版权归原作者属有,如果本站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email protected]
Tag标签:挪威电影解读
分集剧情其他文章
更多
西媒解读挪威冬奥制胜秘诀:“因为热爱,所以会赢”
北京冬奥会临近尾声,挪威队稳居金牌奖牌榜首位。《西班牙人报》网站2月16日发表一篇观察报道,解读了挪威冬奥制胜秘诀。全文摘编如下:北欧国家挪威是冬季奥运会强国,一直以来在...
3小时前
从《挪威的森林》看爱情,你看得懂吗,我是迷迷糊糊的
这不能简单的说是一个爱情故事。因为故事里对生命,人(性),爱情是比较平衡的。假设故事的确发生了,因为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我们的理解当然都是主观假想的。直子是个病人,心中的爱是...
10小时前
查看更多分集剧情栏目文章
精彩视频
查看更多精彩养眼视频
更多热图推荐
查看男人的福利
青梅娱乐版权所有,邮箱:[email protected]
苏ICP备19037501号-2
网页加载中...
收藏本页0